Quantcast
Viewing latest article 4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

提笔就老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洁尘在《提笔就老》这本书里说,提笔就老,这样的作家是有的。

      真是这样。第一次读胡竹峰的文字,我就觉得他老,很老,很老,不是一般的老,好像几百岁。尽管他说,虚长了二十岁,不及而立,就已不惑。我还是觉得他老,老的像千年古玉,万年苍松。当然,这指的不是长相,而是文笔。

      竹峰的文章写得很美,肯定不是面若傅粉,花枝乱颤的美,而是自然之美,本真之美;竹峰的文章不仅写得美,还通透、灵性,读过之后有如醍醐灌顶。

      在《六月书》里他这样说:把散文写得杂乱,也是种美,最起码有一种潇洒自如、不拘小节在里头。施蛰存《沙上的脚印》就写得太整饬,这是老派文人的短板。《沙上的脚印》读完了,不是很喜欢,文章写得太老实了。文章和做人一样,太老实固然可亲,却未免无趣。

      《八月书》中也有一段精彩议论:文载道《食味小记》《故乡的戏文》,多亲身经历,作者写时不生,读者看后不隔,但还是长了。做人要扬长避短,作文不妨扬短避长。

      以上是竹峰日常读书时的眉批,大有圣叹,崇刚,脂砚斋般的金睛火眼。随意一点就能点中命脉,他是不是练过一指禅啊?想我每每一本书读完了,连个子丑寅卯都没整明白,真是虚长了几十岁,愧煞先人。  

      古语说,才之为裁。

      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匹锦缎,有人裁为云裳,有人裁为羽衣,有人做成旗袍、洋服,有人剪成了马甲、坎肩;也有人东拉西扯,左搓右揉,横竖不能成衣,最后捣鼓成了一块抹布。我想,就算给竹峰一块寻常布料,他也一定能捯饬成气场非凡的华服吧。有如武林之高手,一根树枝,一截短棒,一支断剑,也能运斤成风,所向披靡。而且不需十分气力,只要三分功夫便能使出凌云蔽日之势。

      竹峰的文字好似不费气力,一向写得轻松,随意。轻松当然不是松散,随意也不是随便。而是该行则行,当止则止。话说完了,立即收笔,绝不留恋。读的人还意犹未尽,嘴唇尚在吧唧,他老人家早已鸣金收兵,偃旗息鼓,攘袂走人了。呵呵!

      客观地说,竹峰的文章肯定不是最好的,但恰恰与我追求随性自然的意趣相合,于是让我分外宝爱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 在《青了》里,他这样写道:在厨房里削着莴笋,我觉得自己是玉雕工艺师,一刀下去,又一刀下去,一刀复一刀,一刀接一刀,青笋之皮掉在地上,如刀削面,凌乱,迅速,像流星坠地,刀口翻飞,暗绿色的笋肉在手腕下一枝独秀,眼前青了。

      读至这里,我疑心他不是在修莴笋,倒像是关二哥在耍青龙偃月刀,大有枪来鞭去花一团,鞭去枪来锦一簇的排场。正可谓:若舞梨花,如飘瑞雪。

      竹峰不仅能把莴笋修到此般境界,文字也能炼到这等火候。他读的书太多了,多到我都数不清了。真不知道他的时间怎就那么多?也真不知道他的记性怎就那么好?我傻傻地想,这人不是被某个古人附体了吧?还是忘了喝前世那碗孟婆汤,把几生几世的学问都积攒到了今世!     

      竹峰在《青了》里说他青睐阮籍。可能是阮籍的灵魂一不小心,进入了时光隧道,转啊转啊,转到了二十一世纪,哧溜一声钻进了竹峰的身体里,所以每每下笔如有神助,却不自知。

      竹峰真的颇有魏晋风骨,无论是谈书论字,还是交朋结友,不谀不媚,意态萧然。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。

      你要真以为竹峰不食人间烟火,那你就错了。

      莴笋、南瓜、白菜、扁豆、藕心菜、笋干、醋椒鱼片、胡辣汤、豇豆,当然还有大头青,这些烟火味十足的东西,都是他文章的主角。这些不起眼的寻常小菜,到了他笔下,立刻摇身一变,成了人间美味,让人读着,读着便口角沁香,垂涎三尺。正如竹峰所说:好的随笔,或者好的散文就是一段俗世生活,把文章写得又老又丑则是一种境界。

      竹峰除了写吃,还写日常琐事,三川风物,读书笔记,文评,画评,戏评。    

      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里说:好的文章是山林万籁声响的结合,吹竽鼓瑟的乐调,有如泉水岩石激击的韵律,叩磬鸣钟的和声。


      读这样的文章心间仿佛鼓荡着一湖莲花,聘聘婷婷,袅袅娜娜,微风轻拂,花香沁心。读过之后,神清气爽,气血通畅,心情大悦,如喝琼浆,如饮玉液。每每读竹峰的文章,我便产生这样的感觉。  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Viewing latest article 4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

Trending Articles